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浚县宣传专题

全县一盘棋 共襄民俗盛会——第十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9日 16:55 来源:鹤壁日报 浏览次数:


浚县群众积极参与民俗文化节展演。


浚县学生志愿者踊跃参与民俗文化节演出。


志愿者和环卫工人做好清洁工作。


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医疗服务。


社会团体志愿者积极参与民俗文化节保障工作。


执勤交警。

□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王玉姣 文/图

逛千年庙会、看社火表演年味儿浓,瞻伾山大佛、登高祈福行好运,游浚县古城、赏华夏民俗品年趣……1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在浚县古城西城门广场拉开了序幕。

浚县正月古庙会是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的重要载体,为了切实提升活动品位和服务质量,把本届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打造成全国民俗文化品牌,浚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调度,倾力做好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保障、志愿服务、宣传推介等工作,全力以赴办好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

齐心协力

全县上下共烹民俗盛宴

浚县正月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是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中国最受欢迎传统庙会”。

2022年12月28日,浚县召开了第十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动员会。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我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塑造鹤壁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民俗文化节等节会提档升级,这为浚县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浚县要以这次节会为契机,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入开展文化强县品牌彰显行动。

会议强调,这次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安排的活动较多,可以说每一项活动都至关重要,要精心筹备,把每一项活动策划好、举办好;要规范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经营秩序,为游客营造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要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办出效果。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筹备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顾全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形成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浚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牵头负责人的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指挥部,设立指挥部办公室、安保维稳组、市容秩序组、交通秩序组、商贸市场管理组、营造氛围组、宣传组、文化市场管理组、健康服务组、志愿者服务组、嘉宾邀请及后勤服务组、督导组等,并多次召开协调会,就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的主题设定、具体安排等问题进行总体调度。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和浚县实际,以“欢乐祥和、安全有序、文明节俭、规模适度”为原则,以“空间升级、活动升级、消费升级、传播升级”为目标,以“巧”“博”“大”为新思路,策划实施围绕社火主题节会活动,提升节会层次、运作水平、活动品位、环境秩序,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能,为鹤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浚县县委、县政府的引领示范,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合作推进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指挥部办公室接连十几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的展区安排、节目选定、人员组织等问题进行逐一研究确定。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浚县的文化资源现状,精心安排了“千年社火、万人庙会”、第三届“浚鲜妙荟”及“云品浚鲜”线上线下年货节、“技艺传承、民俗荟萃”“豫北综艺、秀满中原”等系列活动。

在指挥部的调度下,浚县公安、文旅、供电、卫生、城管、环卫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广大文艺爱好者和群众也积极参与。“我从记事起就参加古庙会表演,以前是踩高跷,后来年纪大了,就为村里的高跷队义务服务!”浚县居民张学义说,听说本届民俗文化节要举办的消息后,村民们争相准备参展作品,一些人更是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排练。

精心组织 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我是浚县东关舞狮团的队员,我们已连续训练1个多月了,就是为了能在民俗文化节上为广大游客表演舞狮,展现浚县的特色文化和人民的热情好客!”在本届民俗文化节开幕式现场,刚进行完舞狮表演的李征激动地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多年来,浚县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工作,围绕省“十大战略”、市“十大行动”,按照“九大提升工程”要求,依托全市“一山两河五板块”文旅发展格局,以“漫步浚县·品读中原”文旅文创品牌建设为主线,以“古城+两山+运河”整体创建5A级景区为引领,以沉浸式休闲游、文化游、体验游为方向,以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为支撑,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再创意,推进文与旅、景与人、开发与运营、游览与体验高度融合,构建浚县文旅发展新格局。

在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对民风民俗的了解越来越少,但在浚县民俗非遗文化已经成为特色文化名片,深受群众喜爱和游客的欢迎。

怎样让民俗文化回归生活、重焕光彩?浚县的答案是:依托民俗文化节,通过非遗体验、传承培训、展示推介等形式,进一步挖掘、利用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文化遗产走进民间和百姓生活,“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而这也让民俗文化节“沸腾”起来。

一个平台 收获多重效应

“对!就是这个味儿!”1月24日下午,游客王娟一脸陶醉地吃着刚买的石子馍,更多游客则一脸焦急地排在摊位前等着品尝美食。“没想到卖得这么火!”石子馍摊位的老板烙饼、算账……忙得不亦乐乎。而几个月前,这位老板还在为疫情影响生意犯愁。

特色明显的地方戏曲也是本届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浚县正月古庙会上,戏曲爱好者台上唱得精彩,台下观众听得尽兴。“我们愿意来唱,让大家听听俺们的大平调有多好!”一位演员说,“民俗文化节给我们搭了台子,大伙儿挺高兴,也盼着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能为广大游客演绎浚县特色文化节目,传承传统文化,感到非常自豪!今后我将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民俗文化节服务,做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和有责任有担当的文化传承者。”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上,来自浚县职业中专的学生表演了盘鼓、舞龙等节目,一名学生在表演结束后这样说。

“逛了浚县正月古庙会才知道,咱鹤壁还有这么多令人骄傲的文化遗产!”想起自己看到的一件件精美工艺品、一场场令人百看不厌的文艺展演,市民刘欣说,“不能丢了老祖宗创造的好东西,每个市民都有责任把这些宝贵财富保护好、传下去。”

与民俗文化节浚县区域活动同步开展“好味知时节、地道浚县味”、“翰林雅集”沉浸体验活动、“黎阳古风、汉服市集”手艺市集、“古城亲子、欢乐游艺”四大特色消费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进一步释放了文化旅游的消费潜能,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让人感到暖心的是,为方便民间艺人到节会参展,浚县相关部门根据每种技艺、美食和文艺节目的特色,尽力为参与人员解决用水、用电、交通等各种难题。大家则踊跃参与,纷纷用心“烹制”文化大餐,让游客大呼过瘾的同时,也让浚县文旅消费市场的“烟火气”升腾。

总之,这是一场与民俗的“约会”,也是一场提振文化自信的盛会。

服务暖心 游客纷纷点赞

“您好,我们是志愿者,有什么可以帮到您?”“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饮用水和口罩,请放心使用。”浚县正月古庙会上,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用真诚的笑容和热情的服务为游客送去了关爱与温暖。

这些志愿者来自浚县各单位、社会团体及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本届民俗文化开幕前,浚县专门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培训会,组织部分单位、团体派出的志愿者到民俗文化节现场、景区及各大宾馆,为外地游客提供咨询、引导、助行等志愿服务。据悉,仅浚县区域就安排了1200余名志愿者,他们的暖心服务获得游客的称赞。

“浚县正月古庙会是咱浚县的文化品牌,作为浚县人,为办好庙会出力、为展示鹤壁形象增光添彩,是我应该做的。”浚县居民李科葳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放寒假后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并重点学习了关于浚县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服务。此外,在浚县多个景区,记者还看到了消防、医疗、公安、电力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全程坚守在现场,全力护航民俗文化节。

“早上7点,我们就准时到达指定地点指挥交通。”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铁骑中队民警刘海军介绍,民俗文化节期间,他们加派人手在现场全天执勤,维持道路交通秩序,及时为游客提供服务。

干净的卫生间、免费供应的热水、设置标准规范的导引设施……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上,志愿者的细心服务颇为暖心。“来逛古庙会,根本不用担心迷路,到处都有醒目的导引牌,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用心和鹤壁人民的热情。”来自新乡的游客刘宁感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