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新增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县新增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的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位于鹤壁市浚县新镇镇的高真观三清殿、白寺镇的白寺村古民居、善堂镇的临河故城名列其中。截止目前浚县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增至九处。下面就给大家简要介绍下刚晋升省保的这三处文物保护单位:
一、古建筑-高真观三清殿
高真观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大屯村马行。据观内遗存文物和碑文知,此观始建于宋金年间,为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人、万乘国师丘处机栖身之所。观以真人得名。高真观坐北向南,原观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殿宇楼阁40余间。建国后,高真观被学校占用,大部分建筑在1971年被拆,仅留三清殿得以保存。2002年8月,浚县人民政府公布高真观为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高真观院落东西宽58.60米,南北长100米,占地5860平方米。遗存建筑三清殿位于观中部,建于1米高平台之上,为四梁八柱单檐歇山九脊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3间。殿顶覆黄绿相间琉璃瓦,歇山垂檐板镶挂不同琉璃浮图构件,九脊上鸱吻走兽和骑凤仙人,姿态各异。檐下斗拱重叠交错,结构精巧。殿内彩绘装饰,雕梁画栋。高真观历经元明清三朝多次修葺,使这一宫观在建国后仍金碧辉煌,成为名声显赫的道教圣地。明礼、工、刑部尚书王在晋、侍御王璜、赐进士第知浚县事李荣、张其忠、亓之伟,名儒汪镛、邢登云、周三锡等都撰文篆额记其事立石。观内主体建筑三清殿虽经多次维修,但墙体,木架、瓦当斗拱等构件,都未改变原貌,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观内现存大量残碑、石雕、石柱础等遗物,对研究高真观的历史沿革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
二、古建筑-白寺村古民居
白寺村位于浚县县城西9公里火龙岗上白寺山东部山坡,东临共产主义渠,南傍明代长丰渠,居山傍水,风景秀丽。白寺村于2016年12月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村寨内至今保持浓厚的历史韵味和古朴风貌。大量青石砌筑的传统民居集中连片,随山坡地势而建,从山麓递进山顶。院落多为石砌四合院,临街建有过道门楼。房屋建筑形式为一层或两层不等的硬山式灰瓦顶,另有少量平顶房屋分布其间。建筑用材多为青石,局部配少量灰砖,许多房屋建造工艺精湛,主房门头石题词考究并附落款。山墙墀头雕刻精美,大户房屋还有五脊六兽脊饰装点。其中有15处保存相对完好、具有代表性价值的民居院落和单体建筑。民居院落7处:张问德老宅、杨维忠老宅、张成海老宅、杨勋老宅、杨国正老宅、李世春老宅、杨利伟老宅。单体建筑8处:张丙才老宅北楼、刘家大院东楼、杨廷兆老宅北楼、李万英老宅北楼、杨希文老宅南楼、杨同仁老宅南楼、杨孝杰老宅北楼、杨森老宅北楼。
三、古遗址-临河故城
临河故城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东北约35里,善堂镇东南约5里处。遗址较周围地势低出2-3米,遗址中间有几条南北走向的低洼沟。偏西部有高台两处,群众传此处为“大堂”、“二堂”。大堂位于店上村东北500米,二堂位于湾子村东北500米,遗址上种有庄稼,村民将田间捡到的砖块、瓦片、陶片、瓷片等堆积在地头,从中发现有许多汉、唐宋时期的遗物。临河县系隋至宋临河县故城。北魏永安元年(528)分黎阳县置东黎县,属司州黎阳郡。北齐年间(550—577)废。隋开皇六年(586)于原东黎县置临河县,属卫州。唐至宋先后属黎州、澶州、相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没入黄河水患,城废。临河故城遗址是一处历史悠久,遗物丰富的古城遗址,为研究黄河故道文明史、临河城的建置沿革及古代经济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