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浚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2日 09:18 来源:浚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2023年4月8日在浚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浚县财政局局长  孙天葆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浚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2022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灾后恢复重建和内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全县财政运行基本平稳。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22年预算收支情况

1. 一般公共收支预算。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499万元,为预算的100.8%,增长8.2%,加上上级各项补助381832万元、上年结余287989万元、调入资金1062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755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1万元,减去结算上解24838万元、调出318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570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27万元,全年收入总计739946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637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3.3%,增长11.3%。收支相抵,全年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123572万元。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321万元,为预算的95%,增长2%,加上上级各项补助356928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6619万元、上年结余375831万元、调入其他资金1062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755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解基金501万元,减去上解2483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5702万元、调出资金3185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27万元,全年收入总计812325万元。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464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3%,增长19.5%。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227679万元。

2. 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77116万元,执行中由于土地市场变化等因素,收入预算调减77046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调整为100070万元,实际完成10559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5.5%,同比增长62.7%,加上上级补助6723万元、调入资金3185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80400万元、上年结余98272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33万元、调出资金376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5160万元,全年收入总计475009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27160万元,执行中由于短收及使用上级补助等安排支出,支出预算调整为475009万元,实际完成27948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58.8%,增长170.7%。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95520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77116万元,执行中由于土地市场变化等因素,收入预算调减77046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调整为100070万元,实际完成10559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5.5%,同比增长62.7%,加上上级补助6723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80400万元、调入资金3185万元、上年结余55060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3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7598万元、债务转贷支出85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5160万元、调出资金3768万元,全年收入总计415699万元。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80114万元,执行中由于短收及使用上级补助等安排支出,支出预算调整为415698万元,实际完成22574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54.3%,增长134.2%。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89956万元。

3. 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2022年初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30064万元,年中调减预算30000万元,收入实际为64万元,全部为上级补助收入。支出预算调整为25万元,实际完成4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9万元,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转结余21万元。

4.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20264万元,实际完成19239万元,为预算的94.94%,同比下降1.19%。其中:保险费征缴收入4090万元,利息收入656万元,各级财政补贴补助收入14440万元,委托投资收益41万元,异地转移收入1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14877万元,实际完成14712万元,为预算的98.89%,同比增长6.43%。当年收支结余4527万元,滚存结余44927万元。

(二)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为96.9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1.1亿元,专项债务限额65.83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为90.0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6.06亿元,专项债务63.97亿元。全县政府债务余额不超过规定限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落实县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1. 紧盯全年目标,加强收入征管力度。在减税降费、新冠疫情、复工复产等多重因素叠加情况下,财政部门定期召开财税工作会议,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全力保障全县财政平稳运行。全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499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794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7%,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一是协调税收及时入库。开展收入分析预测,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密切关注非税收入,坚持依法足额征收同治理乱收乱罚相结合,挖掘增收潜力,努力提高收入质量,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征缴到位。三是持续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重点针对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源,开展专项治理,排查税源信息,摸清税源底数,加强综合治税力度,确保收入有效增加。加快推进“双20”项目建设,注重培养高质量优质税源,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尽早完成项目建设目标,增加稳定有效税源。

2. 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改善民生。一是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有效维护了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64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民生支出完成33.84亿元,下降7%。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年拨付教育支出7.49亿元,同比增长1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3亿元,下降33.5%;卫生健康支出3.15亿元,下降44.8%。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拨付共筹集惠农资金15517.4万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9613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35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22万元,移民补贴资金530.4万元。二是围绕国家、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认真研究政策要求,加大争取上级资金力度,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63亿元。三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方面。积极发挥中央直达资金支持基层基本民生作用,2022年全县共计接收上级中央直达资金17.87亿元,截至年底支出金额13.97亿元,支出进度为78.2%。

3. 投入稳定增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立足财政职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全县共立项批复乡村振兴项目81个,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546万元。较上年增加4964.2万元,同比增长65.3%。二是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于2022年4月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美丽乡村重点县试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亿元。项目整体按照“一环·一带·六片区”规划布局,惠及7个镇(街道)35个村,总投资约3.7亿元。

4. 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保障重大项目。一是坚决扛稳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资金保障职责,截至2022年底,全县共收到洪涝灾害及恢复重建相关资金58.84亿元,占全市资金的 64.6%。二是科学谋划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022年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27.72亿元,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公共卫生设施类、交通基础设施类、文化旅游类、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类等项目,其中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6.53亿元,占全市总额的27%以上,在全省县级地区排名前列。三是扛牢全县疫情防控后勤保障职责,2022年财政共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51亿元,全力保障了全县疫苗接种、核酸实验室建设及检测费、集中隔离留观站等资金需要,为县委交出了一份展现效率和担当的抗洪防疫答卷。

5. 加强债务管理,全力防范化解风险。按照“开前门”促发展、“堵后门”防风险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工作要求,严格政府债券支出管理,确保债券资金专款专用。加强隐性债务监测管理,利用隐性债务在线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政府财力情况和债务风险,统筹各类资金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6. 深化财政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和要求,深入学习研讨改革文件,推动开展各项补助、上解基数核对等工作,并及时与省厅和市局沟通,顺利完成了省直管县各项改革内容,核对基数共5.63亿元。实行省财政直管县改革以来,省财政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直接下达我县转移支付资金共计63亿元。二是积极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培训、跟踪指导,全面提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将全县281个预算单位纳入一体化建设管理范围内,实现了预算管理规范化、系统化。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政府采购活动公平竞争,规范招投标监督管理程序,2022年全县共执行采购预算4.02亿元,实际执行3.92亿元,节约率2.5%;完成评审项目261个,审定金额45.08亿元,审减资金1.48亿元,审减率达3.18%。

7. 推进绩效管理改革,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意见,明确单位主体责任,强化节点流程管理,全县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已初见成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2022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覆盖全县59个一级预算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等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有序进行;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将评价结果予以运用,彰显绩效与预算协同职能。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财政系统艰苦奋斗、负重拼搏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改革与管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书写新的奋斗历史。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积极做好财政工作,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意义重大。

2023年全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严肃财经纪律,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务实担当,开拓进取,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高质量富美浚县贡献财政力量!

2023年是浚县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税收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大规模留抵退税等支持政策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在稳住市场主体的同时,逐步形成税收回补效应。但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双重影响,财政收入面临挑战,财力增加困难。基于以上因素,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10.9%。财政支出方面,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重大部署以及教育社保医疗等基本民生政策提标等硬性增支政策增多,加之城市创建、化解风险、白寺物流园区建设、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加速推进,综合判断,2023年预算收支将依然保持紧平衡状态。为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着重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二是依法理财硬化约束;三是讲求绩效提高效益;四是防范风险守牢底线。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对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收支预算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837万元,较上年实际完成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51581万元,增长7.6%;非税收入33256万元,增长16.5%,加上级补助收入16428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3572万元、调入资金110000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210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54万元,全县可安排支出资金合计460032万元。

县本级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401万元,较上年增长4.2%,其中:税收收入18145万元,下降12.6%;非税收入33256万元,增长16.5%,加上级补助收入16428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6107万元、上年结余227679万元、调入资金110000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2109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6107万元、年终结余11067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54万元,县本级可安排支出资金合计420225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0032万元,下降28.3%。在确保基本支出按政策足额安排的基础上,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需要。其中:基本支出121654万元,为总支出的26.4%;项目支出338378万元,占总支出的73.6%。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0225万元,下降32%。其中:基本支出109106万元,为总支出的25.9%;项目支出311119万元,占总支出的74.1%。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的原则,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8716万元,增长163.9%,加上级补助收入1182万元、上年结余195520万元,减债务还本支出18025万元、调出资金110000万元,全县可安排支出资金合计347393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8716万元,增长163.9%,加上级补助收入1182万元、上年结余189956万元,减债务还本支出18025万元、调出资金1100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819万元,县本级可安排支出资金合计340008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7393万元,增长52.9%,其中:

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2343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安排的支出1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64512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14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的支出740万元,城市基础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500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500万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4981万元,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安排的支出52万元,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147337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22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2781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0008万元,增长88.7%,按照政府性基金的使用规定进行安排,其中: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2343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安排的支出1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62249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14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的支出740万元,城市基础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500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500万元,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安排的支出52万元,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147196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22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2781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

2023年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60049万元,其中: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49万元,其中:当年转移支付收入2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1万元,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

2023年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60049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及政策性补贴。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

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66134万元,其中:当年收入2103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5095万元。

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总计66134万元,其中:当年支出16051万元,年终结余50083万元。

三、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狠抓财税收入增长潜力。一是加强财源培植。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推进“320项目”建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培育经济增长点、财税增收点,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PPP等各类资金,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收入管理。积极协调税务及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强化税收征管力度,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强化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做大“土地财政”,充分挖潜耕地占用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引领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能力。四是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重大招商、重点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总量,确保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二)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节省资金优先用于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工资、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调研等公务活动,整合地点相同、对象重看、内容相近的公务活动,提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论坛、展会及招商引资活动。从严安排修缮、宣传等经费支出,无年度计划和预算的严禁进行。根据定额标准和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公用经费,持续强化“三公”经费管理。

(三)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各项要求,继续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过程全周期跟踪问效,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二是全面推行“一卡通”系统的应用,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管理更加规范有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三是高质量落实省直管县改革,不断增强我县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管理监督基础,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好减税降费等政策,促进各级财政更加均衡协调发展。

(四)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以探索实施成本绩效管理为基石,打造“降本提质增效”支撑点,选取重点领域、重大延续性项目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深入剖析成本结构,优化预算资金支出方向,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以构建支出标准为路径,加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领域、分行业支出标准体系,实现支出标准、成本绩效与预算管理全过程融合,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五)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按照优产业、强短板、利长远和优先突出县委县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原则,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限额举借地方政府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坚决防止发生财政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置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严禁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六)健全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管好用好各项财政资金。牢固树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思想,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严禁违规兴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加强暂付性款项管理,加大存量消化力度。加强国有资本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严格落实向县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重点绩效目标评价等要求。加强财会监督,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指导下,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深入落实本次会议决议,在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中见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为续写高质量富美浚县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财政力量。